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汪曾祺关于享受生活的句子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像汪曾祺一样爱着这世界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One]、《故乡的元宵》汪曾祺阅读理解的题目
《故乡的元宵》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板块的一篇课文,本板块凸显“民俗”这一主题。由两篇课文组成:沈从文的《腊八粥》和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如今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文化有些淡漠,热衷于过洋节。要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不要冷落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我们借助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引领学生走进“民俗”,感受“民俗”。
《故乡的元宵》是汪曾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描绘了故乡元宵节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民间节日活动,为我们营造出其乐融融的节日氛围,从中可以体会到汪曾祺散文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欢乐的气息,展现了乡间的自然与纯美。从作品中不难看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乡土文化的怀恋,以及对故乡的爱,同时也感受到他对年之过去的惋惜,快乐的日子虽有,可总是很短暂的,我们要享受那幸福时光,但也要学会珍惜,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3.了解作者笔下故乡元宵节的相关习俗,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喜爱。
4.体会文章开头、结尾的妙处,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像画面,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由于地域风俗和年代不同,理解课文有困难,边读边想像画面。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祝新春的延续,元宵节有成上元节。
汪曾祺【1920.3.5农历庚申年正月十五元宵节~1997.5.16】出生于江苏省高邮县县城的一个旧式地主家庭。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先生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协理事,在海内外出版专著全集30余部,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异秉》、《大记事》,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有着浓烈的乡土文化情怀,80年代起,他写下了大量的忆旧怀人,纪游仿古,谈论人性,描摹世态人情的散文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壮写故乡的风俗民情的,《故乡的元宵》写的就是故乡元宵节的习俗。汪曾祺以充满诗意的心态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乡土的交融,营造出心灵澄静的艺术境界。
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中,“掷”zhi“僧”seng“卸”xie的读音要知道学生读准确,“捏、盏”的写法应注意,还有“筒”与以前学过的“简”是形近字,注意区分。
高跷:民间舞蹈,表演者踩有脚踏装置的木棍,边走边演。
城隍:迷信传说中守护城邑的神。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古人以之为仁兽、瑞兽,那它象征祥瑞。
围屏:屏风的一种,通常是四扇、六扇或八扇连在一起,可以折叠。
蓑衣:用草或鬃毛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凄凉:寂寞冷落,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
本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阅读文本,注意提取相关民俗的信息并想象作者回忆的一幅幅故乡的风俗画。建议学生提前查找关于元宵节的资料,向长辈了解当地的元宵节风俗,这些查阅与询问都能为学习本课打下基础。文中描绘了故乡元宵节的习俗,如送麒麟,吹糖人,捏面人,抖空竹,看走马灯,看围屏,放灯笼等,这些与学生现在生活较远,为使学生了解这些习俗,可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了解这些习俗,激发学习兴趣。
文章开头“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这句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重点突出了故乡的元宵“并不热闹”,引起以下篇章对元宵“不热闹”的描绘。“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翠柳’,没有花担子、茶担子。”本句用了五个“没有”来说明故乡的元宵节是不热闹的。这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好奇,为什么作者故乡的元宵节会这样呢?从而吸引读者读下去。“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其他地方的元宵是“闹”,而故乡的元宵却是“静静地”。两相对比,更加衬托出“我们”那里的元宵的“不热闹”。“六颗骰子静静地在大碗底卧着。摆**摊的坐在小板凳上抱着膝盖发呆。”骰子是静静地卧着,摆**摊的则抱着膝盖发呆,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摆**摊的生意不景气,也从侧面反映出元宵的冷清。“一天快过去了”该段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文描写的是元宵那天白天的情景,重点写其不热闹。后文则宕开一笔,写元宵晚上赏灯、看围屏、放花、放灯笼的景象,与前文形成鲜明的对照。“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节似的。”年年看围屏还是看不够,不看围屏就觉得没有过节,从这一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围屏、对元宵习俗的热爱之情。最后一段正月十六的情景,所有店铺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这也就意味着年就要过去了。人们又开始正常的生活,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年,就这样过去了。,可见作者对年的依恋,对年过去的惋惜。该段文字与开头相呼应,总结了全文。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节日的古诗词,如《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寒食》等,加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
文章共21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大段。
[One]、(1~2)总写家乡的元宵节并不热闹。
[Two]、(3~12)写元宵节白天的情景。
[Three]、(13~20)写元宵节夜晚的情景。
[Four]、(21)写过完元宵节,年就过去了。
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很值得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读,找一找哪些活动是详写,哪些是略写,文中描绘了故乡元宵节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民间节日活动,其中“看走马灯”部分是详写;“送麒麟,看围屏,放灯笼”是比较详写的;“吹糖人,捏面人,抖空竹”则一笔带过。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知道其好处,使文章生动具体,概括精炼,画龙点睛,只有浓淡相宜,详略得当,文章才眉目清楚,中心突出。课后布置一篇小练笔:写一写我们怎样过元宵节,学习文中“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One]、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本篇课文可以说是作者故乡的风俗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随着作者的笔触想象作者的思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培养想象力。
〖One〗、作者笔下的元宵节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一说。这道题设计意图是使学
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训练概括能力。可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故乡的元宵节不大热闹,元宵节那天白天没有晚上热闹。只要概括相对合理即可。
〖Two〗、“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介绍了哪些“灯”?结合相关语句说说各自特点。这一题应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这个环节是将阅读重点放在了灯节的“灯”上。设计意图是通过精读重点部分进一步地了解作者故乡元宵节的风俗。屋里有玻璃方灯、琉璃灯、珠子灯、红琉璃泡子。街上有走马灯,里面有来回转动的车、马、人的影子。孩子们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花灯、马灯等。如:“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
〖Three〗、体会本篇文章开头、结尾的妙处,积累写作特点。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学习这种写法,文章开头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故乡的元宵节并不热闹。结尾部分则在介绍故乡风俗习惯的同时收笔,读来格调清新自然。指导学生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One〗、请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元宵节有什么特色活动。本环节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对传统佳节的喜爱,关注自己当地的元宵节的特色活动。可在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说一说。
〖Two〗、通过本板块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民俗知识?旨在对本板块的学习做一次梳理和小结。可放在综合学习活动中学习。
〖Three〗、请借助资料了解我国其他传统佳节的民俗。注意搜集并总结其他传统佳节的相关民俗,使学生了解更多民俗,感受民俗,引导学生多方面去获取信息,在综合学习活动中展示。
积累的内容是本文中的词语,语文基础知识必须掌握,不仅会写,还要理解意思。
[Two]、《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像汪曾祺一样爱着这世界
〖One〗、第一次看汪曾祺的书,之前也在公众号看过类似的推荐,说他的文字淡雅而静美,给人一种静穆的幸福感。
〖Two〗、读过后才知道,一字一句、字里行间,都是汪曾祺先生对这个世界的爱,传达出来的多是一份喜悦。
〖Three〗、看这本《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才认识一个人如他,那么热爱生活,连琐碎的生活也可以被他挑出很多乐趣来,可以把身边的花花草草都叫出名字来,把不起眼的人儿都给我们介绍了一遍,还有影响他成长与写作的老师也呈现在他的作品中。
〖Four〗、汪曾祺的文章是那种看似没有条理,却能够把一物一事有特色地展现给读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些触动内心的东西。
〖Five〗、比如他写花园,会很好地描述花园背后的动人之处以及故事,讲述花园里的屋顶、墙、鸽子、榆梅树、报春花,他写花会详细地把花的名字写出来,树也是。
〖Six〗、花园里有虎耳草、臭芝麻、蟋蟀、天牛、蝉、蜻蜓、土蜂、鸟、麻雀、癞花,各种各样有趣的动物会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以及这些小动物曾经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Seven〗、我想,汪曾祺的文字能够打动我,是因为他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他对乐趣的把握,以及总有一样东西能够引起我的共鸣。不少人小时候都玩过蟋蟀、天牛、蝉吧,在我们长大后,将要忘记这些童年带给我们许多乐趣的玩伴的时候,汪曾祺却能够唤醒儿时那种简单的快乐。
〖Eight〗、他对植物的感情,多少让我有点佩服。
〖Nine〗、他用小篇幅的文字分别写了荷花、报春花、绣球、杜鹃花、木香花、昆明的茶花、樱花、兰花、缅桂花、粉团花、康乃馨、夜来香、美人蕉、波斯菊、叶子花,总结起来才惊讶地发现,他认识的花儿可真多。
〖Ten〗、能够用心去记住身边的花花草草的人,定是个用心生活的人吧。
1〖One〗、在书中,描写每一种花的文字并不多,汪曾祺只是用他独有的方式去介绍他眼中的这种花吧,用一首诗、一个故事、通俗的一首歌,简单地带过,正是这种随性的文字,让人看不腻,因为你不知道他会用怎样的文字去介绍下一种花儿。
1〖Two〗、有些句子很美,这种美是无法用言语去说出来讲述给别人的,这大概是文字的魅力吧,一句话,有着无穷的意境,又包含作者的感情。
1〖Three〗、汪曾祺讲了一些事、一些人,事琐碎却有其乐趣,人平凡也有发光之处。
1〖Four〗、他的文字柔软,他的生活态度豁达,先生对人对事都很温和吧,又用细腻的感情记录着每一件事、每一个人。
1〖Five〗、说到洗澡的时候,他说,洗澡实在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啊,没有比它更完满、更丰盛、更精致的享受了。从他的洗澡中,我真的能够感受到那种懒洋洋地,把身体交给水的享受。
1〖Six〗、而平常,我们又怎么会想到这是一种享受呢?匆匆洗好澡,赶紧地继续工作、学习、娱乐,这已经是常态。不仅仅洗澡是如此,吃饭、睡觉、上厕所这些也是,我们已经很难去真正地享受当下了。
1〖Seven〗、汪曾祺说,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事,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
1〖Eight〗、静是白石老人题画时的“心闲气静时一挥”,静是顺乎自然也是合乎人道,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
1〖Nine〗、其实真如汪曾祺老人所说,无论是哪个时代的人,都需要静下来,去感受那“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意境,做到“静思往事,如在目底”。
20、而林清玄也说,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地坐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初级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现在多数人可以满足向外奔走的渴望了,而能够静下心来向内寻找的人却不多。
2〖One〗、当我看到《随遇而安》这一篇文章的时候,了解到汪曾祺也是一个当过右派的人,却写出这般让人充满幸福感的文字,不禁对这位心态豁达平淡的老人更加佩服。
2〖Two〗、文章中的批判会、检讨、下放农村劳动等等描写,汪曾祺好像都怀着一种事不关己的随遇而安的态度,遇到什么挫折,都可以坦然面对,还告诉自己:生活,是很好玩的。
2〖Three〗、他还写了理发师、闹市闲民、美国女生,这些人物我多少都有一点喜欢。
2〖Four〗、印象深刻的是闹市中老人经过岁月的打磨,过着简单的生活,那种平静、没有烦恼、没有欲望也没有追求、天然恬淡的生活,大底让我心生佩服,谁又知道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2〖Five〗、我也喜欢那美国女生,如汪曾祺所说真实洒脱,单纯天真,无忧无虑,没有烦恼也没有困惑。
2〖Six〗、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汪曾祺已经在这个世界走来走去,走了七十余年,一个七旬老人,还能够对这个世界有着孩子般的期待和赞美、对生活和人生有着哲人般的理解,实属不易。
2〖Seven〗、我看到了汪曾祺是怎样用最平实的语言描写自己不平常的一生的,我的脑海里上演着他们一大家子的相处方式,他是怎样在这个家里长大,又是怎样受到家里人的爱。
2〖Eight〗、汪曾祺说父亲对他好,在母亲死后,亲自带着我睡觉。如父如凶,多年父子成兄弟。真羡慕那种能够让作者兴趣自由发展、他拉琴作者唱歌、作者初恋他出主意、抽烟喝酒也一起的父子关系哪。
2〖Nine〗、母亲有三个,而似乎每一个都是充满着爱的,有其优点、特色,这些汪曾祺都不增不减地写在了他的文章里。
30、第一任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就生病去世了,仅有的印象也只是和父母一起坐船去就医,船舱里那大头菜的气味,他倒是一直记得。
3〖One〗、第一任继母也甚是爱他,回娘家的时候是唯一一个依偎在她怀里,拿着两根安息香的孩子,想起那场景,就温馨得把人感动了。
3〖Two〗、第二任继母对他客气,大底是以因为他已经长大了吧。汪曾祺说,他对任氏娘很尊敬,因为她伴随父亲度过了漫长的很艰苦的沧桑岁月。这种陪伴到老的感情,甚是难得。
3〖Three〗、祖父是有名的眼医,但是祖父最出名的不是治眼,而是节俭的生活。
3〖Four〗、汪曾祺写道“汪铭甫的俭省,在我们县是有名的。”他的饭食简单,一个咸鸭蛋分两餐吃,爱好喝一点小茶。我经常陪祖父说说话,不免在“一花一世界”的小屋里,祖父袒露出了自己的艳遇。
3〖Five〗、祖母是一个勤劳的人,酱、咸菜、自己做,家里来客人、亲自下厨,大年初[One]、包“大圆子”。祖母对祖父照料周到,这也可以隐隐看出祖父和祖母之间的感情是极好的,而祖母也是那种传统的女性,能够把家庭打理得有条无理。
3〖Six〗、可见汪曾祺所处的家庭环境对他的文章有很大的影响。也许,正是因为从小受到身边人太多的爱,才能够很好地在文章中将这种爱传达出来吧。他是一个对爱很“敏感”的人,谁又能说不是呢?
3〖Seven〗、汪曾祺写《人之所以为人》,这是一篇关于阿城的小说的笔记,也是这篇笔记,我才能够了解到关于阿城的少有的一点事。其中有一段描写如下
3〖Eight〗、其实,这也是我想描写的汪曾祺,他一定是一个敏感的人,对身边的人和事都观察地如此清楚,而且是带着爱出发的。不然他的文章里怎么总是透露着美好,透露着希望。
3〖Nine〗、阿城也好,汪曾祺也好,小说家作家都如此吧,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使得他们的灵感源源不断,对这个世界始终充满爱意,使得他们的文章能够温暖人心。
40、汪曾祺已经做到如他在文章《要有益于世道人心》中所说的那样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提高对生活的信念。
4〖One〗、初次读汪曾祺的作品,感受到文章中的世界简单而美好,一事一物都吸引着我,也引导我去细致地观察身边的生活。
4〖Two〗、他还用了大篇幅写了他的老师沈从文,简短地介绍了金岳霖、闻一多先生,这些都是西南联大的老师,原来汪曾祺从师于大家,难怪他能有如此的情怀,也是多少受老师影响的结果吧。
4〖Three〗、我也这样时刻提醒自己,即使在灰暗的日子里,也要心中有所爱。
[Three]、汪曾祺五味读后感
〖One〗、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我为大家总结的汪曾祺五味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借鉴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Two〗、人间有五味——酸、甜、苦、辣、咸。在这个五一假期,我跟随汪曾祺爷爷的笔尖,“尝”遍天下美食,“品”遍人间美味。
〖Three〗、《五味》这本书讲遍中国天南地北的美食:杨花儿萝卜、端午鸭蛋、金钱片腿、焖葱呛虾……有的是各地名菜,如臭鳜鱼;有的是民间美食,如豆腐脑儿;有的是街头小吃,如豆汁儿、锅盔……看着《五味》,一道道美食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仿佛我已尝到嘴里一般,让人哈喇子直流。
〖Four〗、汪曾祺爷爷曾写到“谈吃,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对文化的态度。那么,谈谈何妨?”看到这段话,我倒乐了,这的确是一种生活态度。寒假期间,我看了央视主持人康辉老师写的一本《平均分》,里面有一个片段我记忆犹新:康辉老师听说有一家卤肉特别好吃,于是花了好几十块钱坐出租车去买了一二十块钱的卤肉。初读之时,我很是不解,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打车钱和买卤肉钱不成比例呀!在读了《五味》后,我再一想,或许这也是康辉老师对生活的一种积极心态吧。
〖Five〗、有话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呢,诗就算了,我只想带着美食去远方。宋代词人苏东坡在当官的时候,经常自制美食。比如红烧肉烧糊了,撒些葱花——焖,出锅,哎呀,真香!又如中药太苦了,和糖、面粉、黑芝麻一煎——东坡药饼出炉了,Yum!
〖Six〗、更是为了美食,我也曾奋不顾身,乐过也苦过。小区楼下有卖鸡蛋灌饼,又嫩又香,一层秘制酱加一层辣子油,再夹上火腿,鸡柳和生菜,香!为了不用排长队就能买到鸡蛋灌饼,我时常早上六点左右就赶紧起床,早早去买上一个鸡蛋灌饼,找个背风之处,先闻足了香气,再大口大口咬下去,味道美极了!还记得有一年暑假,小区门口一奶茶店开业,冰激凌特价一个仅需两元,我和朋友迫不及待地去排队买,有牛奶味和抹茶味两种冰激凌特价,我先是买了个牛奶味的,看着朋友正享受着他的抹茶味,我急忙狼吞虎咽吃完牛奶味,又赶紧把两种口味各买了一份,仍旧是狼吞虎咽地吃完,贪吃的结果——拉肚子拉了两天。
〖Seven〗、回想起一件件关于“吃”的往事,再看《五味》,原来书中的种种美食都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对生活的一种追求。
〖Eight〗、《五味》中,只听得汪老把中华美食,各地小吃小菜娓娓道来,不仅讲它们的做法,还讲它们的来历。我惊讶于他的博学,好像一本活字典,不需要百度。或者说,他的'脑子里有无数的线。线头往外一扯,就扯出很多很多相关的知识。关于美食,奇闻趣事,古今中外,出来很多严肃的论证。
〖Nine〗、在对待食物历史的考证上,汪老是一副老学究的摸样,严肃的很。一转身,你又会看到这样的句子:“我曾经夸口,说我什么都吃,为此挨了两次捉弄,一次在家乡,我原来不吃芫荽(香菜),以为有臭虫味。……铺中管事弄了一大碗凉拌芫荽,说:‘你不是什么都吃吗?’我一咬牙吃了。从此,我就吃芫荽了。”这一段让人大有惺惺相惜之感。因为我也不喜欢吃香菜,原因也是有股臭虫味。一个可爱的逞强的老头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我也惊讶于他的阅历,四方食事,娓娓道来,他吃过这么多菜!他真敢尝!
〖Ten〗、汪老的故乡在江苏高邮,讲起故乡的食物,他又是那么深情款款含情脉脉。他有多爱家乡啊。故乡的炒米和焦屑、端午的咸鸭蛋、咸菜茨菰汤、虎头鲨、昂嗤鱼、砗螯、螺蛳和蚬子、野鸭、鹌鹑、斑鸠、鵽、蒌蒿、枸杞、荠菜、马齿苋,都留在他的记忆里,留在他的笔下。《故乡的野菜》中细说了荠菜、蒌蒿、马齿苋、莼菜,还提及了一个故乡在明朝时的散曲作家王磐,重点介绍了王西楼的《野菜谱》,有图有配诗,多写人民疾苦。“江荠青青江水绿,江边挑菜女儿哭。爷娘新死兄趁熟。止存我与妹看屋——江荠”,“抱娘蒿,结根牢,解不散,如漆胶。君不见昨朝卖客船上,儿抱娘哭不肯放——抱娘蒿”。汪老说,这些诗的感情都很真挚,读之令人酸鼻。的确,汪老告诉我们他的家乡有一位用野菜记录百姓疾苦的散曲家,他把他的感动带给了读者,也把他对故乡这片土地的爱带给了读者。靠近民间的作品,总有人间烟火的味道,说尽世间人情冷暖,说尽百姓疾苦。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